为治愈而生 1987年6月22日,一家名叫Oligogen的公司在美国创立。创始人之一是年仅29岁的迈克尔·瑞沃丹(Michael L. Riordan)。有句话叫做“牛X的人早就开始牛X”,迈克尔·瑞沃丹或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登革热感染康复者,迈克尔·瑞沃丹对抗病毒药物情有独钟。在创业之前,他在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工作,并且在哈佛大学修得了MBA学位。更早之前,他已经在约翰霍金斯大学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创业维艰。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biotech像当下中国一样比比皆是,基因泰克、安进等公司也是在此期间创立。不久后,Oligogen便更名为Gilead Sciences,源自《圣经》中多次提及的一种古老药物“植物渗出的芳香脂”(balm of Gilead),寓意「为治愈而生」。
在「为治愈而生」愿景导向下,吉利德将研发重点确立为抗病毒新药,其中涉及艾滋病(HIV)、乙肝 (HBV) 、丙肝(HCV) 等领域,这注定是一条荆棘之路。
和大多数biotech类似,吉利德成立最初几年一直是过着边靠融资输血,边靠CRO造血的惨淡日子。幸运的是,在创业的第三年(1990年),Gilead就从大厂BMS挖来约翰·马丁(John C. Martin),后者是芝加哥大学有机化学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及国际抗病毒研究会主席。
1996年,吉利德将西多福韦美国以外的商业化权益license out给Pharmacia & Upjohn,并且该产品上市不到半年就销售850万美元。同年9月吉利德还与罗氏达成合作协议,将GS4104的生产和销售权转让给罗氏。GS4104即后来大名鼎鼎的达菲(奥司他韦),吉利德也在该产品成功上市后获得了可观的里程碑付款和高达12%销售分成。
凭借产品销售和进一步融资,吉利德到1997年底账上有超过3亿美元的现金及等价物储备,不过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为了进一步聚焦抗病毒药物研发,吉利德在1998年将研究多年的反义疗法卖给Ionis pharma。
并在2001年12月,完成了将肿瘤学资产打包出售给 OSI Pharmaceuticals,获得2亿美元的现金和OSI股票。自此后的十年里,吉利德在肿瘤学领域无研发投入。
吉利德2003年产品收入
John Martin于2016年3月10日将帅印交给原COO John Milligan,同时担任董事长一职直到2019年,并由原罗氏CEO丹尼尔奥戴(Daniel O'Day)接棒。
2021年3月John C. Martin与世长辞,一个时代落幕。随着Daniel O'Day上任,于吉利德来说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只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节奏。翻开吉利德的财报不难发现,一款叫做「瑞德西韦」的药位列该公司最近3年销售前三产品。
瑞德西韦也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核苷类似物,是全球最早紧急授权用于新冠(COVID-19)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吉利德将其成功开发不是意外,因为其底层逻辑正是该公司在抗病毒尤其是核苷类似物开发上的强项。上市3年来,瑞德西韦累计为吉利德贡献收入接近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