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5|回复: 1

复星医药,还要等你多久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2-12-24 06: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洞见Biotech,回复关键词下载PDF版本一起成长!

2015年12月,48岁郭广昌经历过72小时失联,复星系7只股票集体停牌。

在此5个月前,盛夏股灾时,他对员工说:你也许贪婪过,也许恐惧过,现在应该勇敢一点。
时光流逝,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严肃气氛中,郭广昌平静度过,而上海首富的位置也相继被黄峥、刘永行家族坐上。
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郭广昌进入新段位。复星医药并购扩张,却未出现消化不良,2021年实现净利润47.35亿,同比增长29.28%,在生物科技主要前沿领域mRNA、CAR-T、免疫疗法,都位于国内前列。
但创新转型遇到一个坎,复必泰(mRNA 新冠疫苗)一直处于等待获批的状态,前景不明,原因不明。荒谬的情形,如同等待蔬菜,等待放行,等待正常生活。
你不明所以,因为等待的是戈多。



新加坡270万人真实研究,以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为基准,不同新冠疫苗接种后的感染风险和重症风险 据医药魔方


01一分一秒
mRNA 新冠疫苗在中国大陆上市的准备工作已就绪。
复星医药从BioNTech引进的mRNA新冠疫苗,在超低温(-80℃至-60℃)冰箱中可储存6个月,解冻后未稀释可在普通冰箱 2°C 到 8°C 温度下保存1个月。复星医药在冷链方面与头部医药商业合作,一旦获批,整个系统可立即运行起来,完全符合冷链运输要求,到达所有的接种点。上海金山工厂通过GMP检查后可以迅速达到年产10亿剂。
2021年7月复必泰已进入行政审批阶段。当时,复星医药董事长兼CEO吴以芳说,与德国BioNTech药厂提前启动生产准备工作,一旦疫苗获批,能第一时间供应到国内。
“有关部门对疫苗审批也是一分一秒抓得很紧。”
目前BioNTech对复星医药的技术转移尚未启动,因为需要等待复必泰获批。
复星医药本可成为国内mRNA一哥,创新转型实现飞跃,而mRNA 新冠疫苗还可带来天量现金流,改善财务状况。2021年末,复星医药手握103亿货币资金,但是商誉94亿元,短期借款94亿元,而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90亿元,计息负债总额253亿元。
4月7日,复星医药公告拟发行80亿元债券,期限不超过7年(含7年),用于补充本集团营运资金和偿还计息债务本息。
复星医药作为老牌BigPharma,适应变化的韧性十足。20年前跻身医药市值前十名,至今屹立不倒。早已是BD大佬,所有后来者都是小弟。
复必泰已在港澳台地区上市,去年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截至今年2月末累计接种超 2000万剂。
从医美到新冠特效药,几乎不会错过任何风口,而且创新内生增长逻辑强化。
医疗美容核心平台复锐医疗科技,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94 亿美元,净利润3252万美元,拓展原有能量源医疗美容设备业务,进行美容牙科、注射填充、个人护理战略赛道布局,推进长效肉毒素、丝素蛋白透明质酸钠复合凝胶及面部埋线产品。
获得默沙东及辉瑞的新冠口服药MMP授权,依托前期全球化布局,可望收获长尾市场份额。在印度设有生产基地,10.9亿美元收购Gland Pharma布局仿制药国际业务。在非洲的销售网络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在7个非洲国家设有子公司,分别是喀麦隆、加纳、科特迪瓦、肯尼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坦桑尼亚,并在其余28个国家设有办事处。
阿基仑赛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 细胞治疗产品,截至2022年2月末,已被纳入23个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过40项商业保险。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首个适应症(用于治疗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实体瘤)3月24日获批上市,新适应症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上市注册申请已获受理。差异化适应症布局以及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有望推动PD-1后来居上。
复星医药多线业务分散风险,提供稳定性,同时随便哪个赛道遇上风口,也会成为估值催化剂。
历史上股价波动较大,反复坐过山车,未来应该会收敛,但基本风格不会变。



复星医药境外资产主要发展策略

02 华丽新衣
创新转型遇到烦恼的老牌药企不仅是复星医药。
华东医药、科伦药业越挫越勇,基本消化集采影响,急于给自己贴上新标签,但新标签不过是一张纸,容易被风吹走。
医美、创新药是华东医药华丽的新衣,但暂时业绩贡献微薄。
阿卡波糖及泮托拉唑集采、百令胶囊医保谈判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除,华东医药积极求生,几乎覆盖所有热门概念,医美、合成生物学、CDMO、创新药。在收入结构上,商业板块收入占比67%,增速7%。主要成长引擎医药工业熄火,收入占比33%,去年Q3中美华东收入同比-12.7%,环比2.0%,处于企稳阶段。
国际化布局主要聚焦国际医美业务,收入占比2%左右,虽然增速超过100%,但是近两年难以撬动基本盘。国内国际医美业务收入占比5%左右。2月6日,全资子公司Sinclair收购美国Viora100%股权,实现能量源器械主流技术的全覆盖。工业微生物依托珲达生物、钱塘新区、九阳产业基地、湖北美琪及安徽华昌五大研发产业基地,布局医药原料高端中间体、特殊功能化学品、生物材料和酶制剂、大健康医美原料及微生物创新药,可助推医药工业业务复苏。2月23日近7亿美元引入2款自身免疫管线,创新药产品矩阵逐渐形成,但还未到业绩释放期。
2010年6月3日,科伦药业在深交所上市,5个月后市值突破300亿,而恒瑞医药也才350亿,两者最小差距一度不到15亿。
科伦药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老话题,至今没有一个创新药上市。2021年研发投入18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10.42%,输出效率不高。
A167是全球首个在鼻咽癌适应症提交NDA的PD-L1单抗, 预计2022年12月-2023年5月获批。A166采用新一代ADC技术,稳定linker偶联抗体和毒素,降低毒素脱离率,在乳腺癌适应症上显示出具有潜在优于国内市场已上市的HER2-ADC药物的数据,整体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首发适应症HER2+乳腺癌单臂II期研究正处于快速入组中。
从两个核心产品进度看,转型创新药2024年才能初见成效。
好在估值、市值都不高,业绩逐步恢复。累计25项产品入选国家集采,实现持续放量。近年新获批药品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2.51亿元,同比增长19.37%,为成长最快的业务板块,其中艾时达(+331.06%)、多悦(+187.47%)、多蒙捷(+87.54%)、术力平(+149.55%)、术必安(180.18%)。
科伦药业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4.82亿元,同比增长7.97%,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66.09%,落在预告上限,仿制药持续放量,营业收入和毛利同比增长。最大亮点是长期以来的拖油瓶川宁生物终于振作,实现净利润为 1.01 亿元,同比增长 74%。而去年川宁生物因当地疫情影响产生停产损失,营业收入及利润是同比下降的。
川宁生物受益于主要产品价格上涨,受海外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以硫氰酸红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中间体产品供不应求,同时推动价格持续走高;随着全球农产品及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推动了抗生素中间体价格的向好;随着近年环保标准愈加严格,同行业企业环保投入成本增加,而川宁前期环保端的高标准优势得以显现。
两家老牌药企从企稳转向恢复增长,逆境求生,永不言弃,但转型尚需岁月。




温馨提示



简单操作即可星标⭐️洞见Biotech,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①点击标题下方“洞见Biotech”
②至右上角“...”③点击“设为星标”
如果觉得有收获,大家不妨点击“在看”,关注公众号支持一下!祝大家顺利!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想要干货写得好,点“在看”不可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沙发???哇卡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一问答网

GMT+8, 2025-7-9 23:22 , Processed in 0.0820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