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回复: 1

换个思维看双向情感障碍

[复制链接]

4

主题

8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2-9-20 2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情感障碍,就是情绪的发生与当时的现实情境不相符,即因果解释不通。双向情感障碍就是低落与躁狂的情绪均与当时的现实情境不符。

情绪不稳,易激惹是双向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
目前医学上认为,双向情感障碍是大脑的一种慢性疾病,是脑内各种神经传递物质分泌异常导致,像是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去甲肾上腺素等。所以,服用足够时间,足够剂量的心境稳定剂(锂盐)来稳定患者情绪非常必要。即使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和患者情绪爆发时有可能做出的极端事情比起来,医生会选择最重要的。
目前,双向情感障碍的生物遗传性可能是很多医生的共识。
如果真的是生物遗传的话,不管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父母或长辈均有双向情感障碍可能,但这显然不成立。

双向情感障碍的遗传,可能并非是脑内神经传递物质异常性的遗传,很有可能是,遗传了父母的的性格,秉性和资质。
如果我们一味的认为遗传的是脑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那么双向情感障碍的治愈就成了极其渺茫的事。
抛开纯粹的医学思维,从个人心理的成长过程上,也许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毕竟,人不单单仅以肉身的存在,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同样不可估量。美国一位催眠师对两个易被催眠的人做了个实验,催眠师拿着一根烧红的铁丝当着两个人的面碰触面前的桌角,桌角顿时烧个黑点。催眠师让这两个人闭上眼睛,从冰箱里另外拿两根冰冷的铁丝同时碰触他们的手背,并说这是刚才烧红的铁丝,当冰冷的铁丝碰触他们手背的瞬间,两个人同时惊叫起来,当他们睁开眼睛时,看到被“烧红铁丝”碰触的手背都起了血泡。
人的一生当中,最容易被催眠的时刻是我们的孩童年时代。在这一关键人生阶段中,父母的言词,态度,尤其是带有情绪的斥责,毫无例外的深入我们的潜意识。这些潜意识里的信息,会终生伴随着我们,并影响我们的言语和行为。

我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遗传了父母的性格,秉性和资质,这些先天的东西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我们能意识到它,却无法改变它。
如果我们遗传了父母倔强的性格,聪明的头脑,如果我们在孩童时,父母同样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正向关注和鼓励,那么我们在某方面会很积极,很突出。相反,如果我们得到更多的是父母的严厉斥责,消极打击,那么这些深入潜意识负面信息很有可能会和我们先天遗传过来的东西起冲突,落差越大,冲突就越大。
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冲突也一点一点的升级,每一次的冲突都带来更多的情绪,而每一次的情绪都会引起脑内各种神经传递物质的相应变化。
这就很容易理解,为啥这种冲突带来的情绪越来越大?某一临界点时会失控?原因就是:每一次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脑内各种神经传递物质的变化,而相应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又会加剧情绪的变化,这就是螺旋怪圈吸引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脑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成了常态,而这也成了情绪起伏的“助燃剂”。
所以,情绪不稳,易激惹成了双向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
从这一点来看,双向情感障碍不是一种特殊的大脑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只是个人先天的秉性和潜意识负面信息的一种斗争,一种冲突。如果没有这种冲突存在的话,也不会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生了。
如果潜意识里的负面信息来源于一种或多种伤害的话,则单向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些。
所以,双向的人,一般都是能力较强,在某方面很突出的人。只不过,潜意识的负面信息经常像贼一样不时的搅扰他,激惹他。
持续关注 潇哥健走 微信公众号,精彩还在后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3-12 08: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猪V5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一问答网

GMT+8, 2025-4-7 00:15 , Processed in 0.1163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