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1

降准背后的三点投资道理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31 11: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市场预期中的央行降准“靴子”火速落地。
央行决定于12月5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由此前的8.1%降至7.8%。
存款准备金重温一下,它是从存款里掰出来的。商业银行每吸收一块钱的存款都要从中拿一部分上交央行保管以备不时之需。而每次宣布降准,都好比是把这个私房钱交再还给商业银行拿去花,但花要花到点子上,把钱输血给实体经济,交到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手上,这就是一场“及时雨”。
企业得到更多贷款去采购,花出去的每一笔支出都变成了另一个人对应的收入。而每一个个体的人,有了收入,它可以投资,也可以消费,于是每一个人花出去的钱又变成另一个人的收入,至此经济增长的循环就这么转起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只要一降准,实体经济、房地产、股市、债市,都认为是一件好事。
假如把商业银行想象成一个投资人,它其实也在打理自己的投资组合。在最简化的投资模型的组合里,有两类资产:一类是债券,银行借钱给企业或者个人,这些就好比银行投的债券;另一类就是准备金,就好比个人投资者保留的现金,商业银行也强制持有现金,并且还交给央行去保管,是上了双保险的现金。
从这个极简化的投资组合里,它能给到我们三个重要启发
第一,在任何时候,都记得要保留一部分现金。永远不要打光手里的最后一颗子弹。现金就如同氧气,平时你感觉不到它存在的,但是当需要的时候,它却比黄金还宝贵。所以商业银行,它永远在央行放一部分现金。经济过热时,它就多放点现金,少发点贷款,这客观来说就是让银行保持永远不满仓。
前几年,很多人问巴菲特为什么拿那么多现金,说他不作为。但是今年,巴菲特在全球做了大量的投资,之前存下来的子弹,今年大量的打出去,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巴菲特把现金大量换成了资产。他之所以每次都能抓住机会,正是因为永远在手头保留现金,现金不是资产,它是一个选择权,有选择权,机会就永远在你这边。
第二,投资的本质,是有关机会成本的选择,要把资产和资源放在效率更高的地方。就如商业银行它的准备金放在央行的话,就是一笔纯现金,大概只有1%左右的利息。但是发放给企业,贷款的利息至少有4%左右。因此,每一次降准其实对银行来讲,都等于重新优化投资组合,相当于你把自己1%的理财产品,换成了一个4%的理财产品,而组合收益率通过这种调整,其实得到了提高。
第三,每次降准,就好比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里,减少了现金持仓而加大了债券的持仓。因此降准对应的投资行为,其实就是加仓。每一次释放准备金,对银行来说,都是银行对经济和企业的一次「加仓」,银行把钱借给企业,本质上它也是在投它看好的企业,只不过它投的不是股票,而是企业的债。
最后总结一下:无论是企业债券还是收益更高的企业股权,持有好企业,是这个时代也是未来提供收益、抵御通胀、分享经济红利的最佳方式。现代经济社会,其实人人都是投资者。我们都需要配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而对于今天的三重启发就是,永远保留现金,不断优化配置,寻找优秀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前天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一问答网

GMT+8, 2025-7-10 07:20 , Processed in 0.1274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