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回复: 0

阅读感悟文学作品的韵味

[复制链接]

1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1-8 09: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创作的传世之作《背影》强烈地感染了几代中国读者。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子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小事中,呈现出父亲深沉的爱。
今天(11月9日)早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为您服务》节目主持人小窗在“光阴的故事”广播中(下图),柔情朗诵的文章又一次打动了我:
中国人不喜欢直接说爱,含蓄的表达是我们的习惯,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老一辈的爱通常体现在一桌丰盛的饭菜上,接受爱表达爱的方式可能是狼吞虎咽吃下妈妈做的饭,陪爸爸下一盘棋,常常陪他们一起出门散步,度过愉快的时光。你拼命长大,父母正在悄悄衰老。朱自清写父亲的文章,年轻时读了并无感触,只有人到中年时,父母真得老了。我仍想起那篇散文的末尾父亲的信,才不禁唏嘘起来,“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是我们精神上的后盾。当后盾在家里安坐,人生之路便不再惧怕无常。是谁写的来着:总有一天你的父母不能再理解你所学的东西,他们只能在电话里让你保重身体,然后一边垂垂老去,一边盼你回家。父母在电话里的口头禅通常是“什么都不要买啊,家里什么都有”。他们或许确实不需要东西,他们只是需要你……



今天下午是我们新桥镇社区学校文学创作班上课的日子,上一节课我们正好学习的是朱自清的作品《背影》,电台主持人小窗朗诵的这段话,既是朗诵艺术,又为我们理解《背影》的深度和家人的亲情多了一份感悟。



于是,我将这段剪辑的录音在教室内功放,果然收到了沁人心脾的效果。




在昨天(11月8日)下午举行的2021年新桥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闭幕式上,我班的郑雅丽和杨瑞英在新桥镇“读经典诗文  颂百年伟业”线上朗诵比赛奖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今天下午,他们在教室内分别朗诵了获奖作品,畅谈了参赛经过和收获。




课上学习了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学员们朗读了诗篇《再别康桥》,分享了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




《再别康桥》以作者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作品结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作者与母校告别,而是与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通过学习,学员们对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比拟、暗喻、象征、虚实相间等创作手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文学啊,文学!学员们对文学写作更感兴趣了!






作者简介
罗克平:编审,资深主编,旅游文学作家,出版了《行走旅途——全球值得一游的N处》《千帆太湖》等著作。被收录“百度百科”人物。
发表作品900多万字,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刊登。
罗克平先生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旅游。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放心去旅行》栏目连续5年担任嘉宾,介绍了荷兰、德国、法国、瑞士、新西兰、南非等24个国家的182期旅游节目。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行走旅途放心去旅行”。
“如果喜欢我的作品,请赞赏鼓励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一问答网

GMT+8, 2025-4-18 17:38 , Processed in 0.0915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