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文学世界共和国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1-9 14: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principle of a world history of literature
文学世界就像是金融世界,作家要面对立足于此的阻力。(作家不明白自己在世界文学中所处地位 their position in the world)

文学世界地图和政治,经济世界地图不同

世界文学空间开始形成于16世纪因为当时文学逐渐成为一种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来源。(多年来不断演变/法国挑战拉丁霸权和挑战拉丁建立跨区域世界文学的能力)

文学世界共和国的经济(制度和层级),历史(长期政治影响无记录),地理(祝圣),法律(普世性无民族偏见作品的出现)方面的成熟。

世界文学披着风平浪静的表皮实际上处于激烈厮杀的竞争中

文学价值交易所
精神经济类似物质经济一样 人们可以认为它有价值并为此买单/文明是一种可增值的资本

人们都承认文学存在价值,所以就有「市场/经济」

歌德认为世界文学是一个世界市场 翻译者史其中中心人物。

文学资本的核心是时间性(Age)经典是超越竞争的,词汇是丰富的,作品是全球性的。「经典」是文学给予民族的礼物

文学的威望在于环境(教养的民众感兴趣的贵族开明的资产阶级沙龙报社),身处其中的作家可以享受并使其资本繁殖

文学资本是可以计算的,有多的有少的(volume容量)

判断和名声和信用(credit)也是文学资本的重要因素

对文学价值的信仰使其成为文学资本 文学是一个共识机制,并且有持续不断的新力量涌入。

文学性
文学性强的语言需要历史和传统的浸润。文学性影响文学资本的强弱。

文学价值和带有文学效果的语言有关(文学性),而这种语言效果在于诗性叙事方式,历史和世界文学空间等等。

德皇在本土语言基础上引入外语(拉丁化)来优化语言的技巧和音响效果而获得文学性。

法语是各种语言学习吸收的对象

俄国学者认为现在语言反而成为敌意和敌对的声音工具

一个文学指数很重要(要区分大量使用的文字和文学性强的文字)(涉及翻译,祝圣,交流,生产流通等等的文字)

文学指数由polyglot(语言B)在语言A中占比和polyglot(语言B)在polyglot(ABC)中的占比所决定的

世界主义者和多语言者
polyglot作为文学世界的立法者,中间人。

文学贵族无形地统治文学世界,相当地权威。贵族的力量决定过去未来现在文学。

文学世界如公理一般,像一个整体不可分的存在。

polyglot类人是文学世界的公民,即拥有文学世界共和国赋予的祝圣权力也负责该国的自治。

文学评论(criticism)对于文学价值的创造很重要,polyglot创造文学价值(虽然不创造作品)增加世界文学的资本。

文学评论是公认的权威,决定文学作品作家的地位(乔伊斯和现代性)

翻译(translation)也创造文学价值增加文学世界资本。这个(去政治去历史去民族)的世界文学有祝圣重中心,通过评论/翻译来祝圣坚定世界性的审美价值。

巴黎 文学之城
世界文学的范围有祝圣的审美距离来决定。巴黎拥有信用,信念,威望,是世界文学公认的银行。

巴黎拥有最棒的文学威望。一方面是人权自由发源地,另一方面是文学艺术奢侈时尚之城。从二合一使文学艺术拥有自由的概念。

巴黎 大革命之城

19c社会革命的土壤使布朗基波德莱尔获得阴沉视角,从而使文学和革命挂钩联系。

文学作品(诗歌 小说)通过作品对巴黎的这座城市的描写使巴黎本身成为文学。文学作品使巴黎政治事件转化为文学描述增强了城市的文学性。

城市/政治生活文学化逐渐增加,使巴黎更成为文学之城。

关于巴黎的描述是成为一个文人作家必备的训练。通过对比首都,通过描写巴黎的死亡来将其提高到神话的地位。

巴黎是跨历史跨民族的,是一个由文学塑造的现代神话,是全世界人的信仰,以此独特方式吸引全世界的人前往朝圣:作家金斯,帕斯,贝奈特的回忆。

巴黎拥有着矛盾性:无祖国者的祖国,没有边界的有界国家。巴黎的世界性外貌正正说明了其作为世界文学首都的地位。

因为对巴黎的想象信心构建了其巴黎人世界性神话,又因为巴黎世界包容性使人对巴黎有了信心。

正是如此的信任使法国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巴黎是选择性贫穷和优雅的艺术家的天堂,是波西米亚生活的容纳地,在这个城市拥有这样的心态资本。

巴黎的去政治性使各国在巴黎感受到自己国家民族的民族性。(拉美 美国 俄罗斯 智利 古巴 西班牙 捷克)

巴黎是许多文人的首都,精神巴黎人。许多世界各地的精神巴黎人开始用法语写作。巴黎是众多文人渴望前往的胜地(拉美米斯特拉尔)

巴黎超然地位的缺陷:忽视差异性文化和文化殖民

文学 国家 政治
语言,文学一开始是政治的,民族的,而该语言文学又能提升该民族地位。

文学的民族根基
国家和文学之间借助语言而互相成就。

民族国家兴起,文学诞生积累于其民间语言发展而成的本国语言中。

民族国家兴起,民族文学的出现源自「差异化」(differentiation).

捍卫民族语言伴随着政治斗争,二者都促成了世界文学空间的形成。

民族文学可能不是从民族本性中出来的,而是在和文学强权的文学竞争中形成的。

文学和地缘政治联系起来了,没有文学是独立切割的,而是在关系中对立联系起来的。

世界民族空间的建立来自各种资本的竞争有文学的,政治的,经济的。

去政治化
文学逐渐独立化。文学世界空间的竞争逐渐和政治脱钩。(左拉 《我控诉》)

举个反例:德国民族国家兴起的副本就是建立德国民族文学对抗法国欧洲文学的过程。为了反抗法国文化的羞辱,德国反观自身挖掘文化内在品质。

成就了一个德国文化文学共同体,一个取代政治实体的共同体。浪漫主义在德国人眼中,既是民族的也是为了脱离民族的。(所以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一说。)

文学地位可以摆脱政治地位,但也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很多文学禀赋差的地方,文学依赖于政治。

世界文学空间伴随两极发展:世界文学空间拓展和民族国家独立一起+文学逐渐独立于政治。

文学植根民族造成了世界文学结构的不平等性。竞争者带着民族文学资本来参与文学空间。

「竞争」组成了世界文学空间的「系统」,为的是获得文学合法性。

歌德世界文学概念正如如此背景下形成的,他理解文学的世界性,竞争本性和对立统一行。

一种全新的阐释方法
每一个进入世界文学空间的作家都接受着民族的和世界的文学遗产。

民族文学史作家进入世界文学空间所安身立命的基础。评价一个作家,一定从其民族文学在世界空间的地位和其本人在空间中的定位来认识。

文学评论一直没有考虑世界文学空间的等级结构差异的影响比如斯泰因。

世界一直在忽略文学世界空间的结构骑士是被政治历史军事语言所把控影响着的。

很讽刺的是,恰恰是处于边缘地位的,早已意识到这个不平等结构并想进入中心位置的作家,世界文学得到发展。他们的文学身份认同深深地刻上了这种反抗冲动的烙印。

赫尔德为首的反对文学中心建立选择中心很成功。

第二章 the invention of literature
文学从为政治服务中逐渐独立出来,作家的身影开始独立出来。

文学的历史是一部反抗,脱离的历史。

以法国为例,分析法语和拉丁语这一种复杂的关系,从而寻找文学世界空间的发展模式。

现在我们重提16 17c的文学作品,而之前的文学批评都是单独针对作品的,现在方向是研究他们的关系。

过去文学批判会有误导性,要重新进行文学批评。

世界文学空间的三阶段:16c七星和杜贝莱发声期以及和传统伟大宣战而选择通俗语言革命阶段 18 19c新民族主义阶段 去殖民化阶段

吞食拉丁语
拉丁语统治所有的知识领域和专家学者,而且主要是宗教领域的人员统治知识界。

通过世俗化拉丁文遗产和占有非宗教的拉丁文遗产摆脱教堂统治,引入原始拉丁文西塞罗。

意大利现代诗人出现,人文主义在意大利得到保护,北方被入侵。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变成了是回归西塞罗拉丁的使用世俗语言的文人。

法国文学双重任务:摆脱教堂文化控制和对抗意大利人文霸权。

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反教堂反拉丁文同步进行。教堂的民族语言化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人文主义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逐渐分离,前者对抗宗教控制的学问,诗歌修辞法,后者对抗宗教制度礼仪,后期即使人们不用法语传播经学了,即使国家对教堂还有依赖,法语取代拉丁语毫无疑问。对于教堂和拉丁语的挑战促使了世俗语言的发展。

法语是拥护王权的,作为「现代拉丁语」法语在法国境内是绝对优势的。同时,法语和法国政权一直都是绑定的,有着雇佣的文书团,一直到后面法语正式成为无可质辩的官方语言。

法国国王宫廷对其他宫廷取得胜利,国王宫廷统治了法国的文化领域,而不是地方封建宫廷。

国王的语言政策使法国通过「学问知识研究」这一方式和罗马以及托斯卡纳语展开文化竞争。

杜贝莱明确地向拉丁语宣战而不是像但丁那样,希望共存地建立托斯卡纳民族语言,所以杜贝莱没有失败。

杜贝莱对于拉丁和希腊文在语言,修辞,诗学,政治各方面全面开战。

法国诗人对希腊罗马诗人的简单模仿翻译评论没有意义,而是要借用本土没有「思想」「单词词汇」并加以改装。

杜贝莱强调吞食的思维方式,吞掉拉丁的修辞技法。

杜贝莱奠定了欧洲文学空间基础,法一 西班牙二英语三。但黄金时代后西班牙慢慢衰落。

意大利 一个反面例证
意大利的例子证明了民族文学的兴起对文学形成发展至关重要。但丁的俗语理念影响深远。

贝克特以但丁的例子作为支撑为乔伊斯做辩护反抗英语殖民爱尔兰。

意大利虽然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的俗语积累文学空间形成积累,但是由于没有统一民族国家和教堂势力过强,托斯卡纳语言终究没能战胜latin语,成为文学空间的中心。

意大利在论战上回归古托斯卡纳语言规范norm,不考虑诗性的 修辞的 审美的要素,直到后来民族国家的兴起才形成意大利文学空间,振兴但丁的遗产。

德国没有统一民族国家所以文学积累非常孱弱,俄国19c才开始积累文学。

法语革命
七星诗社影响了接下来300年法语诗歌的理论和实践:体裁 格律 韵律。

没人会意识到这一场法语战役已经打响,到路易十四时候,新古典时期,法语已经成为当代拉丁语。

法语标准化的进程:关于修辞手法,词语用法等等的语法规则开始标准化。似乎关于这些使用问题的讨论标志着法语登上统治地位的过程。但这些都是自动的,而非刻意进行的。

法国文学界存在着默认又否认的斗争场所,同时在外部也和一门语言斗争,这些都是法语积累文学资源的发动机。

经院拉丁文
学生都只关注领略古典时期人们的智识,和世界孤立,只看只用拉丁文。这便是在教会和教育系统的状态。

学生生活在只关注古希腊罗马理想道德的理想之地,不关注现实。后面法语教学出现开始挑战传统质疑拉丁希腊文。但是经院教育对人的影响极大,几乎成为潜意识。

攻击老学究,说他们不会用好纯正法语,腐蚀着活动着的语言。

双语环境不断地在进行,拉丁语同时对抗法语的同时也滋养着法语。

法语的口语使用
诗人马莱伯是杜贝莱之后对法语贡献最大的人,一旦进口吸收了拉丁文的优点后,两种语言的差别其实是可以开始确认的。(尽管马莱伯对七星诗社不感冒)

马莱伯,推崇口语散文(既有法语特色的清新自由优雅的又有拉丁的严谨,还避免了其僵死)。反对宫廷诗文反对新拉丁古典诗人,同时反对七星诗社的晦涩和方言运用。但同时也是继承拉丁的优雅和明晰,从而避免了意大利的僵化忠诚语言改造问题。

马莱博呼吁使用口语散文,突破古代和文艺复兴的语言使用制约,非法语文学带来创新空间和文学资本。

这一使用口语散文来更新语言的方式被用在马克吐温更新美国语言和巴西突破葡萄牙语的模式中。

先呼唤更新口语是成功的关键,而这种口语更新常常吸纳宫廷社交中的口语和最好的作家的写作寓言。

语言崇拜
法国16c皇权加强,宫廷和沙龙之风盛行。当时语言的使用和文学中心从学者和教师哪里转移宫廷说话艺术交谈中。通过文人交流,法语变成了鲜活自然原创具有西塞罗散文优点的语言。

16c遗留下来的语言混乱开始导向一个审美话的语言系统性改革。法国成为了一个文学场域:博学者和上流社会和知识的人和各级官员等等对抗从而推进了法语文学资本的积累

笛卡尔放弃拉丁语用法文来写《方法论》

17c法语的标准化进程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活动,而且是一个理论的 修辞的 审美的逻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语言的文学性从而使法语变成一种文学性的语言,变成一种信仰和审美的存在。

1637朗布伊府对于一个连词的意思的争辩让人觉得很没有必要。

17c末期 法语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是不可置疑的了。

法国古今之争之后,各种论文表明法语不再需要摹仿学习latin,同时现代法文已经是最成熟的形态了,胜于古典时期的latin。声称此时的高乃依莫里哀帕斯卡尔拉封丹拉布吕耶尔有超越古人的“优越性”。

所以不可以把论战看成是君主捍卫者的崇古派和支持自由政府形式的厚今派的政治论战,而是一种法语文学空间内部的资本增加的过程。

法语帝国
法语成为欧洲的通用语言,文学上的政治上的,完完全全战胜了拉丁语。(外交用语)

法语成为了德国和俄罗斯的贵族用语,而且是政治的 礼仪的用语。

建立在拉丁模式上面的法语寓言具有去国内化的普遍性的特点,不是作为政治强权要求的,而是自带去民族化的进行对世界的文化控制,是自发性的。即使人们不喜欢法国民族但也不会讨厌法语。

法语的去民族化普遍性统治其实和其作为“文明”的语言这一特点有关的,即世界的凡俗化(去宗教去教堂之后去国王化去民族化)。

这一路易十四的语言影响直到现在。伏尔泰怀念那个路易十四的黄金古典时代。

法语的经典性是路易十四这一历史完美性赋予的。所有和法语竞争的语言首先要和新古典时期的发育文学作品竞争。德国人如是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一问答网

GMT+8, 2025-4-9 08:44 , Processed in 0.1011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