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一般有专利期,专利期内CFDA一般不批准同分子产品上市,这就是为了鼓励创新,让创新企业能够有时间收回创新的投入成本。等专利期过了,其他厂家都可以仿制,只要通过一致性评价(必须用原研药作为参比制剂)并获得批准拿到新药证书就可以上市销售。创新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就划归称为原研药,然后只要有两个及以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获批上市,如果再符合选择的条件重点:医保目录内、临床必须、用药量大、金额高,就会满足集采触发机制。
所以对于集采,创新药基本上10年左右应该不会碰到。创新药目前唯一的闸刀就是国谈进医保后每两年要再议一次价格,基本上每次议价价格降幅大都5%-20%,所以即使创新药一开始上市进医保是1万一个包装单位,要不了几年也就便宜很多了(相比仿制药的价格那还是香很多),好在快速进医保能够缩短市场准入的时间,临床推广上量也快很多。相比不降价不进医保,降价进医保还是非常划算的。进了医保就有了大面积进入公立医院的条件,正式入院采购后患者使用可以报销。
新药困难度众所周知,新药研发逃不开高投入、高风险的“双十定律”(研发费用10亿美元,研发周期10年)。对于那些既没有雄厚研发资金,又没有足够研发实力或者研发团队的仿制药企业来说,直接选择难啃的创新药研发也不切实际。(新药中经常能看到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me better、me too以下给大家做个小科普)
first in class医药中的专用术语,针对某个靶点和适应症的首创用药,即能治疗某个疾病的第一种新药,属于一类原研新药,具有里程碑意义。
me too意为针对某个靶点和适应症的同类用药,有别于仿制药,me too具有全新知识产权,也属于创新范畴,即避开别人专利开发具有相同效果的用药。国内的新药相当大部分实质上是me too。
me better/best in class是相对me too说的,me too 指跟原研药效果一致,me better是优于原研药,best in class指同类最好的;me better/best in class是比较靠谱的新药开发方式,比起First in class,需求的研发水平,投入,以及项目管理还有审批速度等方面来说,都是产出更稳定,投入相对较小,风险比较可控的一个选择。
新药的研发过程共有六个阶段:
1、新化合物实体的发现
2、临床前研究
3、研究新药申请(IND,即申请临床试验)
4、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继续)补充
5、新药申请(NDA)
6、上市及监测
其中临床研究主要包括
2.1 化学合成:提供足够量的化合物(药物)作为临床前试验、临床研究、小规模和大规模制剂制备,每一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2.2 生物学特性:药理学、药物代谢、、等毒理学
1)目的: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适当的安全性和足够的有效性,使之继续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药,必须获得有关如何吸收、在体内的整个分布、积蓄、代谢和排泄的情况以及如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要由普通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遗传学家、药理学家、生理学家、药物动力学家、病理学家、毒理学家、统计学家等参与共同完成。
2)药理学:评价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和确定药物作用机理。
3)生物学特性--药物代谢
4)生物学特性--毒理学
2.3 处方前研究,包括物化性质、溶解度、 分配系数、溶解速率、物理形态、稳定性等。
3、新药研究申请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 IND)
1)递交申请(临床研究方案)
2)FDA审核
4、临床试验,一般包括三期临床试验和研究,每期的病例数国家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大约需要2-6年时间。
5、新药申请(NDA):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完成以后,可以提交新药申请(NDA)以求获准上市新产品。
6、上市及监测:第四期期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然后有相应的报告必须提交,并在一年的时候提交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