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之路 丨作者 / 财小米
这是财米学堂公众号的第46篇原创文章
— 1 定投计划—
目标:45岁FIRE,可投资资产500W方法:每月定投1W,持续14年,预期年化14.4%,期末总资产500W 自由之路的第14个月,本月共投入1.5w,目标完成度:3.6%
本月操作:
1.买入兴全合宜1w;
2.买入医疗ETF 5k;

— 2 本月回顾—
这个月有两件事比较重要,值得一说。
一个是公募大佬兴全趋势基金的基金经理董承非卸任。兴全趋势是我买的最多的一只基金,也是目前亏的最多的一只,亏了6个多点。
重仓的基金经理离职,就会面临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接下来如何操作?
我看了很多人的分析,比较主流的看法是,问问自己,当初买入的理由是什么?是冲着历史业绩买的,还是冲着基金经理去的,亦或是单纯看好基金公司的投研文化。
我扪心自问了一下,好像也没明确的回答。
各方面都有一点点。
其实,这一点点大多也是别人给我的灌输,我只记住了结论。
兴全趋势历史业绩很牛,16年24倍;
董承非很牛,行业顶流;
兴全投研文化很好,坚信好的投资,时间看得见。 但,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新手(甚至合格)基民来说,了解这些,其实已经够了。
我们更应该将时间用在别的地方,
因为,
决定基民最终收益的,基金本身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这个也是我要说的第二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10月20日,景顺长城,富国,交银三家基金公司联合制作了一份《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该报告统计了三家公司累计4682万客户的5.65亿笔交易数据。内容相当丰富,干货满满,可谓大数据下的基民行为图鉴。值得反复阅读,并一一比对自身,进行自查。
这篇报告,主要回答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其实,这个问题我之前在《基金|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篇文章中分析过。
结论也大体相同,只不过这个报告内容更翔实,更全面,可以作为基金投资的指南。想阅读报告全文的朋友,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下载pdf文档阅读。
— 3 基于目标的行为投资—
两个问题,
1.顶流基金经理卸任,基民如何操作?
2.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如何破?
这两个问题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基于目标的行为投资。
这个是行为经济学在投资方面的应用,我觉得对个人投资者特别适应,所以将其挪用在这里,作为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基于目标的行为投资,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目标投资”。这个我在《自由之路|03.三句话,让美女给了我1.5W》这篇文章中有提及。简言之,就是我们要关注我们最终的投资目标,以结果为导向,以最终目标能否实现为准绳。不要和别人比,也不要定阶段性目标,不要想着有没有跑赢沪深300,中证500;而是将目光放在目标上,去衡量目标能不能实现。比如,对于我最终的目标----积累500w可投资资产而言,现阶段我需要关注的是,我的本金有没有在稳定增长,我的定投有没有在坚决执行。
一个是“行为投资”。这个重点的意思是,我们所有人在投资中都会犯很多行为方面的错误或者偏差,比如,我们在《自由之路|02.追涨,杀跌,少动,哪个策略最赚钱?》一文中提到的“行动偏好”就是其中的一个。行为经济学家总共总结了100多种这样的行为偏差,这些行为偏差的外在表现就是“追涨杀跌”,“过早止盈止损”,“频繁买卖”,也是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根本原因。
那,对于我们基民而言,行为投资有两方面的启示和应用。
1.行动前,最好比照一下有没有落入某一种行为偏差的陷阱里;
2.将基金投资的重点放在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上,而不是放在市场上; 第一点需要一个“行为偏差清单”,这个我还在整理中,以后会跟大家分享。
第二点需要需要我们提高认知,尤其是对自身的认知。我们常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我觉得占主导的应该是对自身的认知。毕竟,从基金收益和基民收益的差值上来看,基民行为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改善投基收益的主要方向。
推荐阅读:
自由之路|01.一个持续14年的计划
自由之路|02.追涨,杀跌,少动,哪个策略最赚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