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回复: 0

首席投资官|守稳待时,2023年全球投资展望;后疫情时代 ...

[复制链接]

2

主题

7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1-19 11: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回顾2022年,通胀攀升,在各国央行激进加息的背景下,全球市场动荡,股债双杀,美元和大宗商品逆市上行,2022年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年。展望2023年一季度,全球宏观环境仍面临居多不确定性。

和丰家族办公室:守稳待时, 2023年全球投资展望序言


进入2022年四季度,通胀数据回落缓解加息压力,市场下调对美联储未来加息押注,市场迎来久违的反弹,然而好景不长。虽然美联储在12月放慢加息步伐,但在就业强劲、经济仍具韧性的支持下,上调终端利率预期,美国经济面临更大的衰退压力,欧洲和日本的央行也纷纷超预期鹰派,但经济基本面不及美国,欧洲还面临地缘冲突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夹击。令人欣慰的是,中国防疫政策出现重大转向,全面放开进程加速,大幅提振市场情绪,但经济恢复仍受制于疫情复燃。

展望2023年一季度,全球宏观环境仍面临居多不确定性。欧美将继续加息缩表完成通胀目标,但通胀回落速度仍不确定,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欧洲地缘政治局势严峻,和谈进展尚不明朗,能源危机仍存;日本经济复苏下未来通胀压力未知,货币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的全面开放在短期内拖累经济复苏,但是暂时的压制后将迎来经济的全面反弹,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中独树一帜。随着美国服务业通胀放缓、劳动力市场走弱,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经济领先指标见底企稳,届时市场或迎来转机,因为市场将开始预期2024年降息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复苏。



本季度我们对权益资产整体持低配看法,对美国和欧洲从超低配转为低配,对中国从低配转为中性,仍看好亚洲权益市场,但鉴于近期的反弹,对亚洲持中性看法;对债券资产整体中性,经济衰退预期下,更看好高评级债券,可选配发达国家主权债和新兴市场主权债为组合提供保护;对大宗商品资产整体看涨,看好贵金属和农业,美元走弱、地缘冲突和经济衰退预期凸显黄金长期配置的价值;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对美元从积极转为看跌,对欧元、英镑、日元转为看涨,对人民币转为中性。

欧美经济低迷预期,俄乌冲突旷日持久,以及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和扩散将继续给金融市场带来考验;但是在2023年,市场面临的重大风险将有所减少。全球通胀见顶有望在即,美联储加息渐入尾声;中国动态清零时代结束,政策模式支持更强劲的经济增长。关键因素转变,市场将翻开全新的篇章:中国经济复苏态势逐渐明朗,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能;具前瞻性的金融市场或在下半年开始反映美联储2024年降息和经济复苏预期;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可能颠覆现有的世界秩序;人类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或许也将成为可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将抓住确定性高的投资机会,保持防御立场的同时关注市场结构转向,并等待时机寻找上行通道,我们将继续尽我们最大的谨慎和技巧与您一起面对复杂巨变的世界和金融市场。

(备注:本小节摘录自惠裕机构会员——和丰家族办公室2023年全球投资展望序言)

新同方基金:维持乐观,新年第二周策略周报


A股:新年第一周,全国拥堵指数恢复到疫情闯关前水平
基本面:( ↑ ):本周全国平均拥堵指数已经恢复疫情闯关前水平;
流动性: ( → ) :流动性维持充裕,年末年初利率正常上升;
风险偏好:( → ) :风险偏好维持在乐观水平;
沪深300指数估值:-0.05 STD
美股:基本面走弱,升息预期先紧后松
基本面:( -- ):ISM制造业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失业率保持低位,但薪资增速继续下滑;
流动性:( → ) :市场对升息终点预期在5.0~5.25%间波动,变化不大;
风险偏好:( → ) :风险偏好维持在乐观水平;
标普500指数估值:0.38 STD

H股:外资交易活跃度上升
基本面:( - ) :
流动性:( → ) :换手率重回在+1倍标准差,外资活跃度上升;
风险偏好:( → ) :风险偏好维持在乐观水平;
恒指估值:- 1.69 STD



元旦后第一周,全国拥堵水平基本恢复到疫情闯关前水平,深圳晚高峰拥堵状况大致恢复到今年6~7月水平。



2023年1月1~8日15城一二手房合计当月同比:0.3%(2022/12:-23.6%)。

2022年11月全国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平均为4.17%、4.95%。

中信证券预计符合条件的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或有望降至3.7%-4.1%区间(参考过往85折利率,当前5年期LPR利率的85%即3.7%,亦符合银行投放偏好)。

如果针对刚需居民的政策刺激效果有限,未来不排除放松改善型、二套房贷利率限制的可能。



人民银行2023年工作会议:

一是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M2和社融增速同名义GDP基本匹配。降低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落实金融16条措施。
三是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四是持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五是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和对外开放。
六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继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
七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



1月3日~5日,均值0.61% 位于历史均值和+1倍标准差之间,前一周为0.43%,上涨41.86%。

南下交易额占全港自由流通市值比重由前一周0.14%上升至0.19%,上涨35.71%
外资交易活跃度上升更快,南下交易占全港交易额1个月来首次低于30%。



1月预测值上限6.38(-0.27),下限1.80(-0.27);
12月均值由3.8下降至2.83
2023第一季度Q1,GDP预期3.1%
2023第二季度Q3,CPI预期2.2%
2024第一季度Q1,GDP预期5%



美国制造业ISM指数12月48.4,好于预期的48,但已经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
分项方面,新订单连续4个月萎缩,且萎缩速度在增快,产出在12月出现萎缩。



尽管市场仍押注2023年下半年就开始掉头降息,但本周公布的12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没有票委预计2023年会降息,多数与会者称:历史的经验告诫,不要过早放松货币政策。

同时纪要还显示,票委们仍坚定2%的通胀目标,放慢加息并非认为通胀已经处于持续下行的道路。

1月3~6日当周加息预期发生波动,12月FOMC会议纪要公布后加息终点由5.00%上升至5.25%,周五非农数据公布后,因为薪资增速不及预期,再次回落至5.00%。

(备注:本小节摘录自惠裕机构会员——新同方基金2023年第2周策略周报(2023/1/3 – 1/6)

博时基金陈西铭:进入后疫情时点,如何把握医药投资新主线?


进入后疫情时点,近来与疫情防护有关的医药频频成为热词。2023年医药板块投资机遇如何?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基金经理陈西铭带来她对医药板块的投资心得以及对2023年行业投资机会的展望。

Q:大家都比较关注最近的抗疫主线。您觉得未来的医药投资和抗疫主线相关的赛道是您之后会关注的主线吗?因为处于后疫情时代,之后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是否会产生变化?

陈西铭:事实上,疫情没有进入到常规状态之前,抗疫赛道还是值得关注的。但也正是随着疫情逐渐走向常规化防控状态,我认为医药投资也要逐渐常规化,在抗疫线关注以外,还要更多回归到长期看好的方向上面去。、

Q:从去年开始行业整体调整了比较长的时间,很多人都说从长期逻辑来讲还是受到了集采的影响,您如何看?

陈西铭:我们去对比集采后和集采前,行业还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很多人认为集采对行业的影响是降价,但在做医药行业投资的人士眼里,降价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因为做投资有整体的框架,包括盈利预期和对它未来的判断,如果说降价能够在预期里面完全兑现,也就是说今年降30%,明年降40%,如果在框架里完全打在预期中,并不会太影响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

但集采对市场的影响更多是价格降幅,集采在一些次数里超预期的打下了价格。但我们认为医保局做集采的目标不是单方面省钱,核心还是“腾笼换鸟”。比如在集采之前,我国仿制药价格比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还高,不太合理。未来我们认为集采会常规化,大方向不会变。

另外,市场在集采的政策刚开始时对政策过于乐观,以至于在一些集采结果出来之后,市场发现降价幅度明显超过预期,因此有比较大的下跌。但从今年年中到下半年,市场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对于集采政策过于悲观。但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差。但也看到集采有一个明显的重要趋势,集采规则更清晰,结果也更可预期,近期的一些包括电生理集采政策等都显示了这样的趋势。

Q:医药行业的涨跌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医药板块而言,背后上涨下跌的逻辑是什么?2023年是机会居多还是风险居多?
陈西铭:从上涨的逻辑来讲,更多还是中长期的上涨逻辑,短期来看行业确实有时候是跟随大盘去进行涨跌,有时候又像疫情相关的因素去驱动进行短期波动。但从中长期来讲,医药行业还是有行业基本面去驱动上涨的,行业基本面的驱动力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老龄化,从世卫组织的预测来看,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要超过18%,2020年这个比例才12%。

第二个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按照美国的数据,虽然美国老龄化不太严重,但在美国60年维度里面,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也在持续提升。因此医药行业拉长时间来看,它一定是“长坡厚雪”的赛道。

从中长期看好的3条主线,也就是刚才提到在后疫情时代在疫情防控逐渐回归常规化的时代,我们认为从3个方向去看,这也是在2023年比较看好的3个方向,一个是自费,可选的医疗消费,包括像医美、医疗服务这类自己花钱、自己选的医疗消费,在2023年我们认为会有显著的复苏。

第二个,包括像医院内的创新,创新药和创新器械,这两年也累计了不少的技术更新,在疫情回归常规化之后,医院端也有明显的疫后恢复。

中药行业也相对比较值得关注,特别是中药行业做国企改革的一些公司在2023年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这是我们对2023年的看法,整体来讲医药投资是回归常规化的过程。

Q:您为大家推荐了2023年比较看好的方向,如果划重点,哪些赛道是大家可以重点关注的?
陈西铭:消费医疗里提到的像医美或者医疗服务,特别是眼科的一些医疗服务也是我们认为后续可以密切关注的。从海外的疫情、疫后复苏的复盘来看,医美有一些刚需属性在疫后复苏的表现比较突出。包括眼科在内等医疗服务类需求的复苏也相对比较明显。

另外在创新的方向,创新药这一块是我们非常看好的2023年的方向,在2022年事实上有很多肿瘤等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突破。很多院内的诊疗受到疫情影响,在2023年都有望出现估值和业绩双重的回归。

Q:医药板块可能面临的风险点是什么?
陈西铭:刚才提到一些和疫情强相关的行业和公司,它们的业绩包括股价后续波动可能会相对比较大,这是我们认为的风险点之一。因为它的需求是突如其来的猛烈需求,但需求的退坡可能没有起来时那么快,但可能也会出现一定下降。

回顾2021和2022年医药行业的表现,有投资者觉得似乎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在这两年里面医药行业分化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一些防疫相关的公司在这两年的表现非常突出,但是我们也提示可能会有大涨大跌的风险。但这样一些常规医疗相关的公司后续可能会有明显复苏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后续会重点关注的方向。

Q:您有哪些要叮嘱投资者朋友的建议?

陈西铭:在医药行业做投资是比较幸运的事情,拉长看是长坡厚雪的行业。根据之前统计,在2007到2022年这15年年间,医药行业在80%的时间里的排名,或者它在30个一级子行业中的涨幅排名都是排在前80%的。这样非常好的表现背后是14亿人口的老龄化,以及15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确定性提升。

往后去看,我们认为这两个长期的因素都没有变化,短期的确有各种政策和疫情的扰动可能会让行业出现波动,但整体来讲我们认为在医药行业做投资还是幸福和幸运的,因为长期赚到钱的概率还是很大。

(备注:本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聆听综合编辑
FOTT责编投稿邮箱:lynda.zeng@fott.top
FOTT会员订阅地址:https://www.fott.to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一问答网

GMT+8, 2025-4-20 01:55 , Processed in 0.2422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